8月4日,網友@許鑫NixUx在微博上發(fā)出一組對比照,稱四川安岳石窟一尊建于南宋的佛像文物遭到了“破壞性的修復”。 這一佛像文物是四川資陽市安岳縣峰門寺的一尊摩崖造像。 修復前的摩崖造像 ↓↓ 修復后的摩崖造像 完全變了樣 被噴上五顏六色的彩漆 失去了原先古樸的底蘊 ↓↓ 對于摩崖造像遭“土味修復” 網友們顯得很憤慨
文物管理局回應: 當地群眾自發(fā)捐資繪制 對此,四川資陽市安岳縣文物管理局回應稱,峰門寺摩崖造像被重繪的事情發(fā)生在上世紀90年代,當時當地群眾缺乏文物保護意識,自發(fā)捐資聘請工匠對龕內造像進行重繪制!爱敃r縣文物局還沒有成立,只是有一個文管所(文物管理所),峰門寺還沒有升級成為(省級)重點保護單位。” 安岳縣政府外宣辦相關負責人告訴南都記者,峰門寺開鑿于南宋,現(xiàn)存摩崖造像3龕23尊,2012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1995年6月當地群眾自行重繪時,當地文管所負責人進行了制止,其余造像未被重繪得以保持原貌?h文管所加強對文物保護單位的管護工作,近年來相關摩崖造像未出現(xiàn)重繪現(xiàn)象。 據@安岳之聲 水月觀音也慘遭重繪 被隨意修繕的,不只是安岳縣的峰門寺摩崖造像。四川廣安金鳳山摩崖造像水月觀音同樣遭遇被當地群眾重繪的“慘況”。 金鳳山摩崖造像中其他被重繪后的造像 ↓↓↓ 廣安經濟技術開發(fā)區(qū)稱,金鳳山摩崖造像(水月觀音)修建于宋代,位于渠江東岸奎閣街道石橋村金鳳山巖上,造像共2龕,文革期間損毀十分嚴重。 1983年,該造像被確定為廣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1994年3月,當地信佛群眾自募資金擅自對該造像的殘缺部位進行了修補,并涂上了紅、藍、青三色油漆。同時在文物保護單位附近擅自新建了部分佛像。廣安縣文物管理所發(fā)現(xiàn)此情況后,多部門派出人員進行現(xiàn)場調查,落實了一名文保員進行日常看護管理。 2015年,當地信佛群眾對文物保護單位附近自建佛像部分進行重繪,以致佛像至今色彩艷麗。 網友提供的部分金鳳山群眾自建造像 目前,廣安經濟技術開發(fā)區(qū)社會事業(yè)局已對現(xiàn)場管理人員進行了嚴厲批評教育,并另外落實了一名專職文物保護人員,加強日常巡查管理。下一步,該局還會進一步梳理文物管理漏洞,完善保護措施,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(fā)生。 歷史文物十分珍貴 文物的修復 也應該由專業(yè)人士進行 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保留 文物的藝術價值 對于這種“非專業(yè)”修復 你們的看法又是怎樣的呢 來源:南方都市報綜合 視頻采訪/制作:南都記者 張銘坤 王琦 撰文:實習生 林嘉柳 部分內容據觀察者網、新聞晨報 |